日志详情
三月桃花水
刘兵言2022/3/8分类:教学设计
三月桃花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优美的语言,领悟作者表达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1.注重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2.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的能力,使学生通过积累优美词句培养语感和提高鉴赏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课文,感受作者对桃花水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文章“文字优美、意境清新”的特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鼓励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片段练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听见河流醒来的声音了吗?那可是春天到来的脚步声哦!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三月桃花水》一文,聆听春来的声音,感受作者笔下的桃花水是如何地让人沉醉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并借助字(词)典解决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理解词语的意思。
(1)多音字。
和hú:和牌(huò:和弄 和稀泥)
(2)重点词语释义。
丝绸:用蚕丝或人造丝织成的纺织品的总称。
绮丽:鲜艳美丽(多形容风景)。
回旋:盘旋,绕来绕去地活动;可进退,可商量、变通。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回答问题。
(1)全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对应什么内容?
明确: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总写桃花水的声音、形态和颜色。第二部分(3~6):分写桃花水的声音如竖琴,颜色如明镜。第三部分(7):总写桃花水令人沉醉。
(2)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情感来读课文?
明确:用欢喜的心情、轻快的语气来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思考问题。
朗读指导:这是一篇散文,语言优美,语调轻柔,语速稍缓。
(1)桃花水其实指的是什么?
明确:春水。
(2)开篇是两个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
明确:疑问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
(3)齐读第2自然段。思考:
①当你读这一自然段时,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明确:成千上万的桃花铺在河流之上,河流缓缓流动,就像一条起舞的飘带。
②这一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明确:拟人、比喻。一个“醒”字运用拟人手法,把被束缚一个冬天的河水重获新生的喜悦写活。流动的水在舞动朝霞,水中的浪花、旋涡,在作者笔下以比喻的手法写成了“桃花”“酒窝”,给人以鲜明的美感。
(4)读一读“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这句话,结合第4自然段思考它弹奏出哪些不同的音乐?这些不同的音乐与乡村生活有什么关系?
明确:水声、拖拉机的鸣响、低语、叮当声、铃声……这些都是与乡下息息相关的声音,在乡下才能见到运作的拖拉机、地里的麦苗等等,这些都构成了一幅繁忙却不失美丽的乡村图。
(5)结合第6自然段,说一说为什么“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明确: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是因为它很清澈,能映照出燕子、垂柳、姑娘等事物,映照出美丽的“春”的身影。
(6)第6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明确: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姑娘的倒影比作红莲;运用排比的手法;写了桃花水好像一面明镜,映照出燕子、白云、垂柳、姑娘等,从而勾画出一幅迷人的乡间画卷。
(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本文通过描写桃花水的声音、颜色和形态等,表达了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试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将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填入括号中。
①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
②啊,河流醒来了!( )
③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
④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她们捧起了水,像抖落一片片花瓣…… ( )
明确:①比喻 ②拟人 ③比喻 ④比喻、排比、拟人
2.总结。
《三月桃花水》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这篇散文,不仅文字优美,意境清丽,而且文章结构精巧,前后文之间,有问有答,各个段落在错落中,又有句式的重复和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令人身心愉悦。希望同学们下课后可以试着再多读几遍。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六、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三月桃花水颜色: 春天的明镜()
上一篇: 古诗词三首
下一篇:没有了~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