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樱花》教案
张乔2020/12/14分类:教学设计
《樱花》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欣赏、演唱、 分析、对比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日本民歌的风格特点。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初步了解日本樱花的相关文化。
4.学习和掌握日本民间“都节调式”并用它进行简单的旋律创编。
教学重点:
1.通过聆听、欣赏、演唱、分析、对比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日本民歌的风格特点。
2.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旋律创编;用舞蹈的形式表现樱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根据音乐的风格判断是哪个国家的歌曲?(印度、日本、朝鲜)在这三个国家中,哪个国家的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呢?(日本)
二、教师介绍日本的民俗风情。
1.教师范唱,仔细聆听,听完说说这首歌曲情绪如何?速度是怎样的?答:悲凉、沧桑、伤感的色彩较浓,速度是舒缓、平稳的。
2、歌曲情绪是欢快的还是伤感的?答:日本人对单音比较偏爱,合唱在日本音乐中的比例较小,他们喜爱独唱、独奏等形式,日本的代表性乐器是三弦琴,尺八等,三弦的余音发出的音响效果更加增强了日本音乐悲凉、伤感的色彩。
3、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歌曲吗? (四拍子)
介绍四拍子:强 弱 次强 弱。
3、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三、学唱歌曲
1发声练习;
3/4 1 2 3 4 | 5 - - | 5 4 3 2 |1--||
La
Wu
(口腔打开用打哈欠的状态,软腭打开、气息下沉、自然放松的演唱)
2、节奏、视唱 。
(1 )6 6 7 - ︱ 6 7 i 7 ︱ 6 76 4 - ︱ 3 1 3 4 ︱ 3 3 1 7- ︱︱
3、教师教唱歌曲
4、学生练习歌曲。(齐练、分组、练齐练.)
5、完整的演唱歌曲,部分用舞蹈形式表现音乐。
6、通过刚才对《樱花》的分析的学习,思考:
①、是否一首歌曲只要节奏规整,旋律进行舒缓,就拥有了日本民歌的风格?
(引导学生从旋律中寻找音符的差别,引出日本都节调式跟民族五声调式。) 《樱花》所用调式:3 4 6 7 1(缺少2 5)(日本五声调式)都节调式,日本的民俗调式。
教师讲解:歌曲中的音是不和谐的,出现了众多的4、7等音,并且是作为落音出现的。一般情况下,我们作曲都是以主音开头,主音结尾的,而这里这种奇特的落音构成了日本音乐鲜明的风格特点。
四、开拓创新,我最棒。
1、师:现在老师要求大家模仿《樱花》的旋律特点,创编一段优美的舒缓的日本民歌,你应该怎样去做?(既是本节课的总结,又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生总结:首先,应该使用都节调式中的各音符。其次,音与音之间的跨度不能太大。 再次,应该重用3.4.6.7.这些音符。
3、生创编旋律,共同演唱再次体会都节调式的风格。
( 要求四人一组小组研究学习,时间为3分钟)
成果展示:1、让小作者进行成果展示。
2、选出最优秀的作品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五:师:通过创编环节的练习,老师相信大家对日本民歌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加懂得了它独特之处。其实音乐的海洋是浩瀚无边的,今后会有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等待大家的探索,老师也相信同学们会创编出更加优美的旋律。
六、课后问题 : 提出课后问题:是不是所有日本音乐都是这样的特点? 不是。看课本日本音乐包含两部分邦乐、洋乐两部分,请大家课后查阅相关资料,自己了解日本的邦乐和洋乐。
板书设计:
1, 了解日本的音乐特点:3 4 6 7 I 都节调式
2、 介绍四拍子:强 弱 次强 弱。
3.学唱歌曲:
4.日本舞蹈简单学习:
5、开拓创新我最棒!
6、课堂小结:
7、课后思考。
教学反思: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花朵艳丽令人心旷神怡。《樱花》这首民歌生动率真地表现了日本人民珍爱樱花,趁三月春光结伴前往山陵园圃观赏的喜悦心情和生活意趣。歌曲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四个小节,音乐形象却十分鲜明生动。这支曲子是在日本民间“都节调式”的基架上构筑而成的,民族风味十分浓郁。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听辨歌曲的环节,让学生在三首外国歌曲中听辨哪首是日本乐曲,这一环节学生在听辨过程中兴趣浓厚,而且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了日本乐曲及其他国家乐曲的曲风。 我在本堂课中,采用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使理性的知识感性化,采用多种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并让学生学跳日本舞蹈动作学生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达到了教学目的,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1、深挖教材,拓宽思路。要想上好一堂艺术课,备课时就要深挖教材,抓住着眼点,然后拓宽思路,充分联系学生的个人成长环境,本着“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从学生感知、认识、发展出发,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活动,给予每位学生平等的艺术教育机会,让他们都能尝到艺术学习的快乐。
2、以人文为主线,以个性为主导。在艺术教学中,要转变“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以人文精神为主线,以知识技能为隐线,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艺术知识、了解艺术,形成艺术经验和艺术能力。艺术教育要给学生个性展示的空间,为他们创造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形成个性化的审美趣味。
3、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初中学生已经不在满足于“你真棒”,鼓掌等单纯的评价方式,老师可以根据年龄特点,采用小组比赛的评奖方式,让学生学会欣赏别人,鼓励别人,表达自己的分析、评价。
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艺术本身,而是让艺术教育给孩子们带来欢乐的同时,让他们掌握艺术的基本技能,发展他们的艺术能力,让他们在生活中都会歌、会画、会舞、会听、会看,获得健康生活的通行证。
上一篇: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下一篇:《大海啊故乡》音乐教案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