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1.沁园春 雪
樊建功2022/2/26分类:教学设计
毛泽东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能正确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二、出示目标
请同学们先了解本节课我们要完成的学习目标。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诗歌,扫除字词)
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认真听读,听后学生自由朗读。
(自学指导:要求读准字音,声音响亮,语速适中)
2、请一位同学朗读诗歌,其余同学认真听,如发现读错的地方,请举手帮助纠正。
3、教师板书重点字词、易错字:
正音:分 娆 逊 数 汗
解词:惟余 竞 折腰 红装素裹 风骚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诗歌,整体感知)
(一)先学:
自学指导:
1、范读全词,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请同学们一边自由朗读,一边想像诗中描绘出的形象,概括词的上、下阕的含意。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讨。
(二)后教:
1、小组活动后派学生代表说出自己的理解。
2、教师补充讲解: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念。
五、当堂训练
1、朗读本词,当堂背诵。
2、将本课生字词抄写两遍,要求字体工整,书面整洁。
3、试着默写本词,要求正确率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划分本词的层次,理解层意。
2、学习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体会词作语言的准确性和描写的形象性。
【学习过程】
一、引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词,引入本课内容。
二、出示目标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划分层次,理解层意)
(一)自学指导:
本环节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要求认真朗读词的上、下阕,根据写作内容的不同划分出层次,并理解每层的含意。时间8分钟。
(二)先学:
1、学习上阕。朗读后思考,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2、学习下阕,朗读后思考,下阕可分几层?
3、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三)后教:
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的地方由学生补充,教师对重点进行点拨。
1、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2、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3、“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重点学习写作特点)
(一)自学指导:
认真朗读、学习词的上、下阕。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思考并研讨以下问题,重点学习本词的修辞手法、写作特点。15分钟后完成学习内容。
(二)先学:
学生按小组进行研讨,自学以下问题:
1、上阕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2、“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3、“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4、“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
5、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三)后教:
学生回答后,先由小组中程度较好的同学补充,然后教师就重点问题进行指点。
1、上阕前三句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2、“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万 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3、“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4、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5、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五、当堂训练
完成下列问题:
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仔细体会“倶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2.雨说 郑愁予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