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狼牙山五壮士
武占锁2022/7/16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满腔怒火、搏斗、崎岖、、气壮山河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
|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 |
|
教学难点: 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
|
教学准备:课件 |
|
一、揭示课题,激发情感 1.谈话导入: 2. 【出示课件2】课前,请同学们搜集了抗日战争时期可歌可泣的抗敌故事,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在这里,有一座特别的建筑——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它记录着五位英雄的动人故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1941年的狼牙山,一起去认识一下这五位英雄。 【出示课件1】狼牙山五壮士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4. 你认为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壮士?(勇敢的)勇敢到什么程度才能被称为壮士呢?你觉得是为胜利能牺牲自己生命的人。好,把你对壮士的理解读进课题里。 |
|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写了五壮士一件什么事? (学生朗读、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 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这篇文章写的是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 3.自学生字新词。 4.自学检测: (1)认读生字与写字。 寇:注意与“冠”区分。 “抡”与“抢”区分开。 “悬”不要读成“县”。 (2)请同学们认真读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注意词语感情色彩的不同。 我们先看看同学们理解词语的情况,检查纠正。 【出示课件3、4】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 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壮士:豪壮而勇敢的人。 晋察冀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也叫晋察冀边区。晋、察、冀分别是山西省、察哈尔省(已撤销)、河北省的简称。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我们再来看看词语的感情色彩。 【出示课件5】 居高临下 昂首挺胸 全神贯注 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壮烈豪迈 坠落山涧 粉身碎骨 大举进犯 纷纷滚落
②这些词语,描写对象有什么不同?(前两行是描写五壮士的,后面一行是描写敌人的) ④请同学们带着感情再来读一遍这些词语。 三、熟读课文,梳理顺序 1.1941年秋天,敌人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五壮士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的精神感动着今天的我们。课文的描写再现了当时的动人场面,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读正确、流利,读不熟的语句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3.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这篇文章是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顺序写的) 4.本篇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哪些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呢? (课文第一自然段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是事情的发生;第六到九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壮烈跳下悬崖是事情的结果)(板书:接受任务 英勇跳崖) 5.课文的2—5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分别写的什么?能像老师一样给每部分标上一个小题目吗? 【出示课件6】 接受任务→ → → →英勇跳崖 根据学生的回答, 文章就是按照这样一个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五部分向我们展现了五位壮士的英雄事迹。 |
|
板书设计: 板书: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
|
教学反思: 通过读课文,梳理出文章的记叙顺序,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楚五壮士的英雄壮举,学生还可以借鉴、学习作者记叙事情的方法。 |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