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桃花源记
张浩洋2022/3/8分类: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学情分析
科目
语文
授课对象
八年级学生
课时
第二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桃花源记》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奇美的记述性散文课文。诗人“以文为辞”,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世外桃源,这同他本人的经历有密切关系。他因厌恶统治阶级的腐朽和官场的营私舞弊而三次辞去官职。生活虽然穷一点,但和老百姓一起生活,陶渊明深深感到心情放松愉快。正是在这种情感的驱使下,诗人以洗炼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这篇文章有故事性强,颇具传奇色彩。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全文笼罩着似有若无的神秘虚构的色彩。文章的语言精练优美,描写生动传神,主题深刻含蓄。勾起了无数人的向往和追求,我们不仅要能够在这个虚幻的桃花源里欣赏风景,还培养文言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的文化品味,提升学生的心灵境界。
二、指导思想
新课标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认为应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以读促教,用语文方法来教语文作为本课教学指导思想。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结合课本上的注释能疏通文意,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强,好问且爱发表见解,在教学中抓住这一特点,创设条件和机会,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权,让他们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学习,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积累、领会和理解。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准确朗读并流利背诵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对桃花源美境的理解、分析,领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主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全文,用圈点批注学习。
2、自主合作探究桃花源的美,理解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了解作者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为追求理想的生活而努力学习,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准确朗读并流利背诵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能分析、归纳桃花源的美。
2、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美好理想。
教学难点 理解评价作者所表达的理想社会。
五、教学策略与设计
本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节课教学主要采用教师展示课件,教师指导点拨,学生朗读,诵读,自主、合作和探究,师生共同学习等策略。为了达到课堂的最佳效果,在实施策略的过程中活动形式多样,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教学环境与资源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课件中的动画和图片富有直观性、生动性和形象性,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感受桃花源之美。感悟文章主题。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内容回顾
回顾上一节课内容
学生回顾
温故知新
二、感知桃源
你觉得文中的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请用一个字概括
学生回答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赏桃源之美境
(一)赏景色之美
1、找出描写桃花源外部环境美和内部环境美的句子
2. 桃花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如果你是一位导游,请选一个景点,给大家讲一段导游词
学生分组诵读比赛并画出句子,圈点批注。
学生发言,介绍美景
赛着读,读出感情,更好地感受和领悟到作者写的美景,以导游的表述的形式去理解作者的美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上一篇: 桃花源记
下一篇:没有了~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