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化学与生活
郑梅花2020/2/5分类:教学设计
1.我国出土的文物呈现了瑰丽的历史文化。下列文物中,主要成分属于合金的是( )
|
|
|
|
解析:选D。青铜为铜锡合金。
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品中抗氧化剂具有弱氧化性,对人体无害
B.尼龙是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强度很大
C.污水中Cu2+、Hg2+、Pb2+等有毒,可用氯气处理
D.糖类、油脂、蛋白质均能水解,属于营养物质
解析:选B。食品中抗氧化剂具有还原性,A不正确;尼龙是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强度很大,B正确;污水中Cu2+、Hg2+、Pb2+等有毒,可用硫化钠处理,C不正确;糖类中的单糖不能水解,D不正确。
3.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朝坛雾卷,曙岭烟沉”中的雾是一种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升华和凝华过程
C.“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该过程中发生了分解反应
D.“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其原理和现代湿法冶金一致
解析:选B。雾是一种气溶胶,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A项正确;将丹砂(即硫化汞)灼烧有汞生成,汞和硫在一起研磨又会生成硫化汞,描述的是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B项错误;“煤饼烧蛎房成灰”中的“蛎房”是牡蛎壳,牡蛎壳的成分是碳酸钙,煅烧碳酸钙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该过程中发生了分解反应,C项正确;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单质,是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D项正确。
4.《天工开物》中记载:“人贱着短褐、枲裳,冬以御寒,夏以蔽体,其质造物之所具也。属草木者,为枲、麻、苘、葛,属禽兽与昆虫者,为裘褐、丝绵。各载其半,而裳服充焉矣。”文中的“枲、麻、苘、葛”和“裘褐、丝绵”主要成分分别属于( )
A.糖类、蛋白质 B.糖类、油脂
C.蛋白质、纤维素 D.纤维素、油脂
解析:选A。其中“枲、麻、苘、葛”属于草木,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纤维素属于糖类;“裘褐、丝绵”属于禽兽和昆虫,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正确选项为A。
5.下列有关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文献 |
解释 |
A |
“三月打雷麦谷堆”(雷雨肥庄稼) |
反应之一是N2+2O2放电(=====)2NO2 |
B |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
“火树银花”涉及的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 |
C |
《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 |
“泽中有火”指湖泊池沼水面上甲烷的燃烧现象 |
D |
《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砺房成灰”(“砺房”为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 |
“蜃”的主要成分是CaO |
解析:选A。在雷电作用下,N2和O2只能生成NO,A项错误;“火树银花”涉及焰色反应,它是物理变化,B项正确;“泽”指沼泽,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项正确;“牡蛎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煤饼做燃料,高温下将碳酸钙分解成氧化钙,D项正确。
6.(2019·十堰一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木与木相摩则然(燃)”的“然”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B.“司烜氏,掌以夫遂(青铜凹镜),取明火于日”的“夫遂”是单质
C.“著作酒醴(甜酒),尔惟曲蘖(酒曲)”的“曲蘖”是催化剂
D.“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的“瓷”是硅酸盐产品
解析:选B。A项,燃烧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正确;B项,青铜属于合金,为混合物,错误;C项,“曲蘖”是酶,为催化剂,正确;D项,“瓷”是硅酸盐产品,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正确。
7.孙思邈《太清丹经要诀》中对制取彩色金(主要成分为SnS2)的过程有如下叙述:“雄黄十两,末之,锡三两,铛中合熔……入坩埚中,火之……以盖合之。密固,入风炉吹之。令锅同火色,寒之。开,黄色似金”。其中雄黄的主要成分为As4S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SnS2可溶于硝酸
B.该过程也可以在空气中进行
C.制取彩色金的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D.可用灼烧的方法鉴别真金与彩色金
解析:选B。A.SnS2中Sn显+4价,S显-2价,-2价的S具有还原性,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故SnS2可与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SnS2可溶于硝酸,故A说法正确;B.SnS2中-2价的S具有还原性,该过程如果在空气中进行,SnS2容易被O2氧化,故 B说法错误;C.根据题中信息,加“锡三两”,锡为单质,产物为SnS2,Sn的化合价由0价→+4价,化合价升高,即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C说法正确;D.SnS2受热易分解,颜色发生变化,真金受热不分解,颜色不变化,故D说法正确。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