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富饶的西沙群岛》

杜建民2020/12/18分类:教学设计

卢氏县学科教学设计模板    第(1)稿

科 目

语文

课 题

《富饶的西沙群岛》

课 时

主 备

杜建民

学 校

卢氏县东城学校

复备建议

内 容
分 析

本文主要介绍位于我国男孩的西沙群岛美丽的景色和富饶的物

1.通过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对西沙群岛有一个感性认识。降低难度,激发兴趣。

2.要进行小练笔训练

产,表达了对祖国海疆的热爱和赞美。课文的语言生动,富有情趣。

学 情
分 析

西沙群岛对于北方农村的学生来说十分陌生,让其说出一二来,显得十

分艰难,但是关于海洋的认识,学生比较感兴趣,在电视上也有很多的了解,

学习起来应该不算太难。

目 标
设 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读懂课文主要内容。

2.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 点
难 点

重点: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难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理解文中部分难句子。

方 法
策 略

  本课教学时,先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画出景物,进行梳理,

明确本文是从海水、海底生物、海岛上的鸟三个方面来写的;再引

导学生借助关键理解每段的意思;然后,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有选

择介绍西沙群岛的风景和物产,并结合语段进行小练笔式的口语训

练。

问题-情境创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备建议

一、以旧带新,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14)上一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2.你还想了解西沙群岛的什么?

二、品读感悟,深化认识。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都有哪些颜色?为什么会有这些颜色?

2.指名回答。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课件出示15)

 4.什么是“五光十色”?为什么说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五光十色?(板书:海水 五光十色)

3.指名回答,教师小结:“五光十色”是指色彩繁多、明亮的意思。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蓝绿青黄,色彩繁多,深浅不一,十分艳丽,因此用“五光十色”来形容是十分恰当的。

4.本段共有几句话?是围绕着哪一句话的意思写的?是怎样连接的?

5.(课件出示16)把句子补充完整的练习,训练学生用因果句式说话。

(1)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6.小结,联系上下文用提问法读懂一段话。

(1)提问:刚才我们是怎样初步学习第2自然段的?

(2)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用提问法读懂一段话。首先要知道本段有几句话?然后要知道每句话是什么意思?接着要弄清这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的意思写的?最后要知道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连接的?归纳起来应做到四知道:

(课件出示17) 一,知道有几句;二,知道句意;三,知道怎样写;四,知道句间联系。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阅读一段话的方法,自读第三自然段。

2.教师用提问法检查自读情况。

(1)本段有几句?(本段有三句话。)

(2)介绍了海底的哪几种动物?(三句话分别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珊瑚、海参和大龙虾。)

(3)指名分句朗读,想一想这三句话是怎样介绍珊瑚、海参和大龙虾的?

3.注意加点字,自由朗读。

(课件出示18)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板书:珊瑚 海参  大龙虾 各种各样的鱼)

5.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本段的介绍几种鱼用什么修辞?是围绕什么那句话写的?

2.教师评议,进行总结:第4自然段共有四句话。可按“先总述,后分述,再总结”的顺序,分为三层,第1句“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总体介绍了西沙群岛的海里鱼非常多。第2句采用排比的句式连用四个“有的”,具体介绍了海里的鱼的种类繁多。第3、4两句概括总结了西沙群岛的海里的鱼多,各种各样多得数不清,形象地写出鱼多的程度,“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3.(课件出示19)“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指名发言,教师小结:这里的“一半”并不是二分之一的意思,而是告诉我们西沙群岛里的鱼十分的多,多得像海水一样到处都可以见到鱼。作者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来形容鱼多,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显得恰当,而又形象。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课堂讨论:这段话共有几句?介绍的是什么?

3.教师小结:这一段共有3句话,是以鸟多、鸟蛋多、鸟粪多这三个方面写出“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的”的。

)学习第六自然段。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1.指名读课文。

2.(课件出示22)重点句1:“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3.课堂讨论:为什么说“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23) 西沙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旧唐书》记载从唐朝起,中国政府开始正式管理海南岛以南海域。古代这里被称为“千里长沙”,是南海航线的必经之路。早在隋代,中国已经派使节经南海到过今天的马来西亚,唐代高僧义净亦由此到达印度。古代那些满载着陶瓷、丝绸、香料的商船在此驶过,这里又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5、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6.仿照本文结构特点写一个地方。

(学生在回答时又回顾了上节课的内容,再次回味了海水的美丽。)

 

 

 

 

 

 

 

学生边读边找答案

 

 

 

 

 

 

 

 

 

 

 

 

 

本段共有三句话,是围绕着“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这句话的意思写的。

第1句概括介绍了西沙群岛一带海水的色彩;第2句具体讲海水的种种色彩;第3句讲海水“五光十色”的原因是和海底的地形高低不平有关。这三句话先讲结果,后讲原因,中间用“因为”连接起来,是因果关系的句式。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这三句话是并列关系,“像绽开的花朵”“像分枝的鹿角”形象地介绍了珊瑚的外形特点。“蠕动”“划过来”“划过去”准确地写出了海参和大龙虾的动态,再用“懒洋洋”和“威武”分别加以拟人化的描写,更使句子显得生动而逼真。

 

 

 

 

 

鼓励学生交流自己读这句话的感受

 

 

 

练习说话。

(1)“有的……有的……有的……”

3.指名发言,课件提示。

(课件出示21)这一段共有________句话,是以_______多、________多、________多这三个方面写出“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的”的。

 4.指导朗读,学生从“鸟的天下”“各种”“遍地”“厚厚”等词语体会到“鸟多”。在朗读中把鸟的“多”读出来。(板书:鸟的天下)

 

 

 

 

 

自由练习,用上面的词语练习说话。

【设计意图:老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小伙伴一起来解决问题。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设计意图:本环节巧妙地设计问题,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从文中找信息的能力,探究合作能力。】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方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水到渠成。既锻炼学生写作,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直接导入

复习字词

2.第6题(2)应删去

3.注意排比句仿写。

4.要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的意思。

5.利用图片、视频降低学习的难度,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问题-情境创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备建议

测评设计

核心试题

设计意图

复备建议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四、总结全文。1.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游览了西沙群岛。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全文的内容

2.出示课件:回顾课文内容。

(课件出示28)我们从海面上,看到了(       )的(   );潜入海底,发现了(      ),(     ),(     ),(    );走上海岛,感受到这里是(        )。

进一步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

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

复备建议

            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水 五光十色

海底 珊瑚 海参 大龙虾 各种各样的鱼

海岛 鸟的天下

增加条理性,明晰思路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