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狐狸分奶酪

孙小宁2020/11/30分类:教学设计

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开始、过来、仔细、生气、公平”5个词语。

2.复述课文,感受熊兄弟俩的斤斤计较、愚蠢,体会狐狸的狡猾。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对狐狸的说法作出判断,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

 

一、词语听写,复述故事。

1.听写词语:开始、过来、仔细、生气、公平。同桌互评。

2.课件出示提示词:

课件出示:

大一点儿→又大了一点儿→一点儿也没剩下

1)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联系文中的有关词语组织语言。

2)指名学生复述故事,教师补充。

设计意图:

词语复习是落实基础知识目标。“借助提示,复述课文”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引导学生结合提示词,分步说清故事,降低了说话的难度,也激发了学生的表达兴趣。

二、分析小熊兄弟俩的言行。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了小熊兄弟俩的第1、4、6、8、10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体会熊哥哥和熊弟弟的心情。请学生说说它俩为何事而高兴,随机朗读第一句。

3)请学生说说后来它俩心情的变化,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

4)教学“拌”字。可联系下文中狐狸问“你们吵什么呀?”帮助学生理解“拌嘴”即“吵架”的意思。

5)引导学生理解熊哥俩原先很高兴,后来发生矛盾,不高兴了。课文用一个词语把两部分内容连了起来,那就是“可是”,它表示语气的转折。

6)朗读第1自然段,感受小熊兄弟俩的斤斤计较、小心眼。(板书:斤斤计较)

2.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

指名读,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出熊弟弟的着急,语速可以稍快一点儿。

3.课件出示第6、8自然段。

1)教学“嚷”字。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演示的方法,识记并理解字义。

2)指导读:借助提示语,模仿“嚷着说话”的样子,语速稍快,音量稍大,显得着急。

3)引导学生体会小熊兄弟俩的愚蠢、傻乎乎。(板书:愚蠢)

4.课件出示第10自然段。

指导读:想象人物的心情,读出小熊兄弟俩生气的样子和责备狐狸的语气。

5.指名读这五个自然段,教师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悟关键“人物”的性格特点。既让学生品读了文字、朗读了课文,教师又从中引领学生进行了字词的学习,很科学地处理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的关系。

三、分析狐狸的言行。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了狐狸的第2、3、5、7、9、11自然段。

1.引导学生画出狐狸说的4次话,朗读体会狐狸的狡猾。

课件出示:

①“小家伙们,你们吵什么呀?”

②“这事好办,我来帮你们分吧!”

③“真的,这半块是大一点儿。你们别急,看我的——”

④“小熊,我分得可公平啦!”狐狸笑着说,“你们谁也没多吃一ロ,谁也没少吃一ロ。”

1)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读,教师评议。

指导:第①句读出狐狸很热心、很好奇的语气。第②句加上动作读,表演出狐狸心生诡计,用笑掩饰的神情。第③句前部分是狐狸假装才发现,语速稍慢。后部分是狐狸迫不及待地想咬一口奶酪,语速加快。第④句读出狐狸假装很无辜、很有道理的语气。

2.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狐狸动作、神态的句子,品读感悟。

课件出示:

①这时有只狐狸跑了过来。

②“这事好办,我来帮你们分吧!”狐狸笑了笑,把奶酪拿过来掰成了两半。

③狐狸仔细瞧了瞧掰开的奶酪……说着便在大的这半块上咬了一口。

④于是,狐狸在那半块上又咬了一口……奶酪全被他吃光了,一点儿也没剩下。

⑤“小熊,我分得可公平啦!”狐狸笑着说……

1)将语言和动作、神态结合起来,指名表演读,教师点评。

2)引导学生明确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通过朗读,从狐狸的动作和神态中体会狐狸的狡猾、得意。(板书:狡猾得意)

小结:刚才,我们从狐狸的动作、神态和对话中,感受到它的别有用心、心怀鬼胎。那我们现在把小熊兄弟俩也邀请过来吧。

设计意图:

教学时,引导学生主动去挖掘文字背后隐藏的深意,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直接地领悟文章的内涵。

四、分角色朗读表演。

一部分学生扮演“狐狸”,一部分学生扮演“小熊兄弟俩”,表演朗读。教师评议。

设计意图:

通过角色朗读,创设情境,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助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五、研究结局,探究“公平”。

1.结合课后练习,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进行正确的价值取向的引导。

2.总结:狐狸的计划之所以能成功,既因为狐狸本身的狡猾,也因为小熊兄弟俩的斤斤计较、不团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同伴之间斤斤计较,就会让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

设计意图:

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在文本的探索和交流中提升认知,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