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坚持学生的课前新闻评论--面向全体学生。在设计时事教育内容上努力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
活、贴近中学生群体。不管是对刚升入初一的青涩小苹果,还是在中考压力之下的初三备考生,在课
堂教学中都设置有新闻热点分析环节,只是策略有所区别。 初一以教师讲新闻为主--每学期开学第
一课都是假期新闻综述,然后每周的两课时都会利用 5 至 10 分钟对一周来的重要新闻做一个点评,
目的是对学生做一个引导示范,我们该怎样对时事做评论。因为这时的初一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相对简
单,还带有常识性而缺乏深度和广度,缺乏对事物本质深入、辩证的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学习
和生活上还有依赖性,即独立性和自觉性较差,生活面狭窄、生活经验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思
维能力,特别是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起了限制作用。所以这时候要以培养兴趣、锻炼思维、激发主动
思考为目的。 初二以学生讲为主--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新闻(非文体娱乐明星八卦新闻)做课
前 3 分钟讲述,教师和同学共同打分,如果评论者能用自己的观点进行评论将得到附加分。进入初二
的学生,有了一年经验的积累,敢于在同学面前表达自己的见解,随着对知识认识深度和广度的增加,
也开始尝试探索事物的本质,尝试辩证地思考问题,逐步理解认识事物的两面性,学会一分为二地看
待社会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因此,在初二阶段要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并表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初三考
虑到学生学习压力增加,这时的新闻评论活动以学生自愿讲为主--要求学生在课代表处自愿报名,由
课代表安排顺序,学生利用课前 5 分钟做新闻评论,受到教师和同学好评的可以在平时成绩中加分。
初三学生所学的知识较为系统、深刻,进入科学体系,并开始知晓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规律;另外,他们的逻辑思维有了较大发展,这就为辩证思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三学
生逐步克服依赖性,独立性和批判性迅速增长,生活面也更加开阔,对周围的一切开始主动关心,并
尽量以客观标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客观现实的对立统一的本来面貌融人他们的生活经验之中,
所有这一切促进了辩证思维的提高。 基于这样的培养途径,经过三年的时事教育和时事热点分析,
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在初三能写出 400 字的新闻小评论,而且观点明确,语言流畅。大多数学生具备
了独立思考社会问题的能力,能形成自己的看法,辩证地认识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有正确的价值观,
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为有兴趣爱好的同学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在初一、初二年级开设
《每周新闻评论》的校本课程,为对时事新闻有兴趣,愿意加深了解的同学提供平台。由于学生报名
踊跃而教室容量有限,每次都不得不从报名的 200 多人中用计算机随机抽号的方式确定 40 人的上课
名单。在每周一次的课堂中,由于时间充裕,学生参与度很高,不乏有精彩独到的见解,有时他们也
会各执己见,争论不休。思想的碰撞、智慧的火花就此产生。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利用学生订阅的
《中学生时事报》中刊载的内容进行问题深度探究,鼓励学生制作电子版时事小报等,用多种方式激
发学生兴趣,保持学生对时事的探求之心。 3.为特别热爱者寻求展示机会。一年一度由初三年级学
生参加的"北京市中学嘹望杯时事知识竞赛"是一个大舞台,各区县经过层层选拔,最后推荐 10 所学
校(每校 4 名同学)参加比赛,竞赛内容为当年 1 月至 11 月的国内外时事。虽然是开卷笔答形式,
但实际上考查学生对时事内容的理解和评论能力,学生以代表海淀区晋级北京市比赛为荣。学生对时
事热点分析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能主动了解新闻,主动在课堂进行时事新闻评论,与同学分享自己
的观点和认识,充分锻炼了思维能力,提高了认识水平。 在日常时事教育中,鼓励学生多表达个人
观点和见解,对有特别兴趣的学生要有意识地培养锻炼,在学生备赛过程中,积极帮助学生梳理时事
脉络,构建时事新闻之间的联系,分析新闻背景,从政治、经济、文化多角度理解问题,力求接近问
题的实质。第 31 届、第 33 届"嘹望杯"中清华附中各有一名学生获二等奖和一等奖。 4.课堂教学
不回避时事热点分析。在实践中发现,学生对新闻时事问题的理解、分析、归纳能力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培养,不能因为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就忽略这一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能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认识能力,能实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很多学生说:"特别期待思想
品德课、期待新闻评论。"因为这样不仅可以了解社会,了解世界,也锻炼了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因为自己要想表述给同学的观点自己必须先想清楚,几经梳理,观点不断得到提炼和思考,感觉自己
的思维能力提高了,看问题也不那么偏激了,学会了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5.总结经验,理论提升。
对社会热点新闻的分析和评论能力是高中文科学生一项必备的技能,这个能力不能等学生上了高中再
去培养,需要从初中阶段做起。虽然每周专门准备新闻评论对教师来说会比较辛苦,但这是一项有益
的尝试。而且多听听学生的观点,特别是不同班级的学生选了同一个新闻做评述,观点和角度都不尽
相同,非常精彩,对教师的思路也是启发。 在实践基础上,对初中学生时事热点分析能力培养目标
制定了结构表(见下表一),希望能通过三年的思想品德课教育,科学系统的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
努力提高学生的时事分析能力。 在信息时代中成长起来的中学生们在各类媒体中获得的资源是多元
的,获得新闻信息的渠道也更愿意选择网络。这就使得他们在对时事的了解和理解上,或多或少受到
一些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为了能满足不同发展层面的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判断能力,
探索培养初中学生分析时事热点能力的途径,我们建议在开设国家规定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
和应用性的校本课程,为有特别兴趣和特殊才能的学生提供不同平台,以满足学生需要,引领学生在
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
性思考的意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