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同仁大家好!
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
推进新教育 深化新课改
——第二届校长说教研
汇报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一、坚持一个目标:打造高效课堂
二、树立两种意识:不断学习、实践创新
三、抓好三项工作:集体研课、听课评课、常态赛课
四、下步设想与今后努力方向
一、坚持一个目标,打造高效课堂
新的课程改革已推行多年,其理念也早已为大家所熟悉,课堂结构的优劣正如城市的交通一样,不合理,拥堵不堪,效率低下;合理了则畅通无阻,课堂高效。 如何让学生在有限课堂时间接受大量的信息,唯有优化课堂结构才是唯一的出路。 为此,我校近年来一直延用西峡创构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并进行了改进,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这种教学模式在课堂上,通过设疑,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增强求知欲,通过自探合探把课堂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质疑再探,让学生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在设疑、解疑和质疑过程中,教师起到引导、引领,点拨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流程图)呈现主要教学环节、左边是理论支撑、右边是如何操作
1.设疑自探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设问题,自己解决,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大大增强。
2.解疑合探解疑问题,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学困生展示、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人人参与,求难解疑,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加。
3.质疑再探通过学习、启发、鼓励学生发现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也是对知识的巩固和升华。
4.展示评比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每班学生按成绩搭配分成了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成绩由好到差编成1-6号,课堂上一般5-6号展示,3-4号补充,1-2评价,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同时每节课由课代表根据表现评选出设疑之星、展示之星、评价之星、质疑之星、优胜小组,在教室墙上专门设立龙虎榜,及时填写这些课堂上表现优秀的学生,班级一周一总结,学校一月一评比。 并进行精神鼓励和适当物质奖励,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和班级之间形成了竞争,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和教学氛围日渐深厚。
二、树立两种意识:不断学习实践创新
1、不断学习再好的教学模式也都有其局限性,我们要想跟得上时代的快速发展,适应学生的层出不穷新需求,就得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用最先进最科学教学方法,来锤炼完善我们的教学模式。为此我们学校制定详细完备的教师学习提升制度并严格执行。一是不断组织各科教师到知名先进学校取经求宝,了解最时尚最前沿的教学方法。学校先后派一线老师到南阳西峡五里桥中学、双龙镇中学、卢氏城关中学、洛阳东升二中、第五十一中以及山东昌平等学校参观学习,求他山之玉,强固我校课改基石。 二是定期组织全员业务培训。每学期之初对新入职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寒暑假安排学校业务领导对全体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安排骨干教师对大家进行经验交流,安排技术专长进行实践指导。使我们的教师在学习中不仅学到先进理念,优秀的教法,也提高了多媒体使用、书法、绘画等基本素质。 三是鼓励老师
不断自主学习提高。学校为老师们学习提供平台和保障,并出台了相应奖励办法。学校定阅了大量报刊杂志让老师们用最新知识开阔眼界;购买大批专业书籍让老师们用系统的理论进行充电;分发电子书籍帐号让老师能通过手机、电脑等现代工具进行最方便的学习。并根据大家的阅读笔记评出学习标兵进行奖励,使我校形成了老师时时想学,处处能学,人人皆学的浓厚学习氛围。老师们自身素质不断提升的同时,我校的教学模式也不断得到完善,更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效率。
2、实践创新一个好的教学模式不可能是一成不变、固步自封的。我校引进“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同样如此。 我们从一开始的照搬效仿,到熟悉后的细节修正,再到融会贯通后的创新,我校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行。以期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最初在西峡县创构的,受当时当地条件的限制,现代化电教设备在课堂的作用并不太明显,甚至在没电的传统教室也能照上不误。我们的教室则全是多媒体教室,甚至个别班级要上智慧课堂。先进的设备当然会有更高效率,如何能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让先进设备发挥最大作用就成了我们研究探索的第一个问题。“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最大优点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分思考和展示,我们的多媒体课件就逐渐改掉以前过分预设过程和结果的传统,而尽量采用交互式的呈现方式。 经过长期实践探索,我校教师对交互式多媒体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使用已逐渐得心应手。再比如,我们通过外出学习,发现导学案的使用能让学生对知识掌握更系统化。我校逐步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中又加上导学案的使用。效果也非常好。
三、抓好三项工作:集体研课听课评课常态赛课
1.集体研课,发挥团队力量新课程概念提倡合作,不仅指学生的学习方式,更是教师的教研方式。发挥团队精神,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互相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把个人优势整合为集体智慧,会激发出令人惊喜的创新思维和教学设计。因此我校几年前就正式提出了自己的集体备课方案,并逐年不断完善。
学校要求教师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调整,课后反思。备课时间、地点、人员制度化,我校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固定时间一、三、五上午8:30—11:30,二、四下午2:30—5:30在各办公室集体备课。 备课人和备课内容制度化,即按单元分工,就此次单元内容进行深入细致地备课,主备人讲解自己新备单元的整体思路和每课节的重难点,教学设计的教案准备等,其他教师一起评议、协商、制定出一份较完整的学习方案,制作出PPT课件和导学案。经过同学科教师思想碰撞,集思广益,制度出的教学设计更符合现有学情,实用性,时效性更强。
课件、学案的设置严格遵循“三疑三探”的教学理念及具体环节,学校教务处根据学科特点制定出不同的课件、导学案的模版。在教师用的导学案中特意留有课后反思的位置,让老师们在上完课之后能及时总结本节课的得与失。课后反思中要求充分体现每个教师在运用课件的过程、学案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情进行取舍、加减。课后及时反思,做好笔记,交流总结,形成习惯,一周一提交,教务处检查总结。集体备课说课,提高了课堂质量,减轻了教师备课负担,节省了备课时间,充分发挥教研组“群研智慧”,做到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2.听课评课,常抓不懈 授课、听课、评课是学校反思性教研的常规工作,我校坚持一个教研组一周安排一节公开课, 由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必须参加,教务处至少参加一名同志,在听完之后及时评课反馈优缺点,并做有记录,通过不间断的听评课,提升了教师的基本功,大大增强了教师使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熟练度,从新授课到复习课,从习题评讲课到试卷分析课,教师们慢慢学会了如何灵活运用新教学模式。
3.优课大赛,已成惯例每学期我校召开一次校级教学研讨活动,教学竞赛,众人搭台,一人唱戏,大家受益, 我校组织由下至上的集体评课,即先由各教研组交流评议,推进出优秀课堂教改能手,由教务处组织评委,集体赛讲、评课,在评课过程中明确分工,由学习层教师做好记录,资深教师整理、宣讲评课稿或案例分析,由专家教师提出指导意义的教学问题和教学困惑,经过反复磨练,涌现出一节节优质课,精品课。参与的所有教师讲座交流,解决了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帮助教师找准教研方向,在集体讨论中发现教学灵感,在交流中受到启发,促使教师们用开放的心态彼此发现,彼此观察,相互学习,共同提升。
四、下步设想与今后努力方向
1.加大对教师培训力度。加强教师培训,着力转变教师教学理念,争取在课改路上一个也不掉队,切实提升我校教师教研素养。
2.加强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使他们主动带动一批又一批教师成长进步。
3.强化教研、强力合作科学导学,让教师真正放开手脚,控制讲课时间在20分钟以内。
4.学校成立教改小组,下大力气,加强研究丰富“三疑三探”模式内涵,形成特色。
5.学校教务处要加大巡查力度对学校的各类教研活动监督到位,指导到位,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切实落实学校各项制度。
以上是我校近年来在教学教研方面的作法和今后努力方向,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